订阅
http://www.tysijiazhentan.cc/ “生态袜是我们贵州馆的人气王,一天就能售出数百双。袜子以板蓝根为原材料染制,不仅具有止痒杀菌消炎的药理作用,更是融合了黔东南苗族传统非遗技艺蜡染。”9月26日,在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文博会”)上,来自贵州的参展商靳秀丽直言,很大程度上,贵州的非遗就代表了“多彩贵州”中的“彩”。 在本届文博会上,贵州馆的天然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贵州展区,以蜡染、苗绣、银饰等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双创”产品悉数亮相。除此之外,贵州的“数字经济”标签,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据悉,贵州有41家文产企业、20家刺梨生产企业、17家高成长企业、17家非遗双创企业携上千件产品亮相本届文博会。 非遗资源成“潮品” “我们推出的一款苗王染·蜡染板鞋,以贵州传统蜡染图案为主,将传统蜡染工艺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研发出了不同的板鞋系列,这款板鞋已经成为了年轻人追捧的国潮‘潮品’。”黔里非遗文创副总经理兼品牌总监赵湘黔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双鞋的价格卖到了368元,极大地提高了附加值,也带动了非遗手艺人的致富。 黔里非遗文创仅是一个缩影,在保护的基础上演绎出来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思路,已成为当下贵州把非遗资源变成经济手段的一个最佳切口。 贵州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天然博物馆”之称,目前有两项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9项159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28项102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位居第7位。 本届文博会,贵州展团组织18家以非遗为重点的文化企业和产品进行展示展销,集中彰显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独特魅力。产品包含贵银、蜡染、箫笛、漆器、农民画、博物馆文创精品等,涉及多个门类,精美工艺令人赏心悦目,精湛技艺彰显工匠情怀。 在本届文博会上,贵州以精美的苗绣产品为重点,组织了省内15家苗绣企业及代表产品进行集中展示,推动传统手工与时尚化、国际化接轨,展现贵州绣娘“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绘就一幅幅锦绣画卷和一条条生动的锦绣发展之路。 崛起数字经济新样本 “谈大数据必谈贵州”早已成为业界共识。数字经济也成为了贵州在本届文博会上的知名标签。贵州馆组织了智慧广电、中国文化(出版广电)大数据产业、文化大数据体系、宣传文化云、“一码贵州”、多彩宝、数字出版印刷、数字图书馆、数字动漫等一批文化与大数据融合发展项目进行展示,提振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文化数字经济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贵州是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大数据产业近年来呈现发展高速增长态势,融合应用日益深化、数字治理不断提升、数字红利加速释放、基础保障持续巩固。 例如,贵州创造了多个全国乃至世界第一,获批建设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挂牌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全国首个国家级数据中心落地、设立全球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出台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等。 数据显示,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三,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29.5%,位列全国第14位。 近年来,贵州充分利用大数据发展先行优势,在深化农业产销智慧对接、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等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正成为引领贵州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贵州多彩宝互联网有限公司平台运营部副总监唐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多彩宝公司在数字商务方面开展了“多彩贵州促消费百日专项行动”“数字贵州·乐享消费”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实现拉动消费超60亿元;搭建“黔货商城”助力“黔货出山”,百日实现销售金额4.28亿元,超87.35%的农特产品销售到省外,真正实现黔货出山、出省。 而在深化农业产销智慧对接方面,“一码贵州”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自2020年7月上线以来,累计入驻企业3.33万家,上线产品7.23万个,完成订单65.77万笔,实现贵州产品销售40.14亿元;“辣椒云”“茶云”“猪联网”“农经云”等一批行业特色平台累计交易额超过70亿元;农产品销售智能终端进入社区,建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项目327个。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