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从核心技术、装备软件到特色理论 中国石油“十三五”创新成就瞩目

2021-10-20|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石油希望通过创新打造石油石化行业竞争的新优势。谈起中国石油,人们总会想......
呼呼

  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石油希望通过创新打造石油石化行业竞争的新优势。

  谈起中国石油,人们总会想到广袤的油田、众多的加油站。其实,这家油气领域的“大块头”在能源生产过程的背后,隐含着诸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要想在国际能源公司的积累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是实现赶超,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公司竞争实力非常重要的支撑。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围绕重大关键技术瓶颈、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在许多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行业的垄断,在提质增效、技术创新等领域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中国石油介绍,过去五年间,集团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公司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大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累计攻克29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24项重大装备软件,制订22项国际标准,获授权发明专利8636件,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3项,中国专利奖29项。2019年,公司荣获国资委“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称号。

  这些技术,遍布在中国石油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为产业带来了许多不一样的改变。

  中国石油在中国油气地质特色理论方面的创新,打破了观念认识的“禁区”,开辟了找油找气的新路径,为国家能源安全夯实了家底。从目前全球最大的10亿吨级玛湖砾岩油田,到目前国内最深的10亿吨富满油田,再到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发现并落实2个万亿立方米级的规模气区等,都离不开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地质理论认识的进步。

  “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发现并形成了3个10亿吨级大油田和3个万亿立方米级规模大气区。到2020年,中国石油油气储量实现历史最长周期高位增长。

  炼化领域,中国石油自主开发炼油化工新技术,在结构上提升清洁能源和新材料供给能力,不断填补高精尖产品方面的国产空白。从百万吨乙烯成套技术的成功应用,到天然气原料大型氮肥成套技术,再到兰州石化的医用聚烯烃洁净化生产基地,都体现了中国炼化行业从大量生产成品油支持经济建设,向清洁能源和高精尖新材料产品的转变。

  在工程技术装备制造领域,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一系列物探核心装备和大型软件,都已经具备了全球领先最强的陆上勘探、海底节点勘探技术服务能力,技术总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CPLog多维成像测井系统、CIFLog测井软件、深穿透射孔技术实现工业应用,油气识别精度和评价能力显著提高,测井服务能力全球前三;CG STEER 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成功替代进口,购置成本降低30%以上。7000米自动化钻机、抗高温高盐高密度钻井液、可溶桥塞等实现工业应用,水平井段长突破3000米,钻深能力接近9000米,建井周期和成本显著降低;多功能一体化油藏数值模拟软件HiSim、采油工程软件PEtroPE等实现自主化替代。

  在新能源领域,集团公司积极谋划能源转型,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低碳环保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有效支持公司低碳发展。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石油研发的油区地热综合利用配套技术,有效支撑冀东、华北等10余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又先后攻克毛油精炼、加氢脱氧、裂化异构等关键技术,开发了6万吨/年的生物航煤制造成套技术工艺包,并具备工业示范应用条件。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培育形成以23名院士、195名企业首席技术专家、7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3万多名科研人员为主体的科技人才队伍。

  面向“十四五”,中国石油还将继续加强集中攻关和战略引领,着力实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硬实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常春藤新闻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常春藤新闻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