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人与人之间,无论是什么关系,都要讲究一个“有来有往”。 你对我好,我才能对你好,而不是一味地讲究责任、义务,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 做人应该讲人情,因为每个人的心都是柔软的,知道好歹,用真心换真心,永远比用“责任”去强求要好得多。 之前就遇到了一个读者,她是典型的独立女性,在一线城市赚钱。因为父母从小只对她弟弟好,对她不管不问,她便在工作后与家里脱离关系。 父母没有钱,跟她要,她也不多给,每月就给1500元,放言:“觉得我不好,就告我去。” 父母没办法,只能月月拿这些钱,享受不到一丁点女儿的关爱。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做父母的真要多多反思,有些时候真的不是子女太心狠,而是自己曾经做得太过分。 一婆婆卧床不起,儿媳拒不照顾 读者李沁梅,最近成为了家里被“讨伐”的对象。 不仅丈夫每日对她冷言冷语,大姑姐、小姑子,以及其他亲戚,也在她背后指指点点,甚至连自己的娘家,都说她的做法欠妥。 “还能有啥事儿,不就是照顾婆婆那点事儿。爱谁照顾谁照顾,反正我不去。”李沁梅这样说。 说起来,婆婆已经卧病在床三个月了,中风偏瘫,动不了,得让人伺候。 可这伺候人的活儿,左推右拒的,竟然落到了她这个儿媳妇头上,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工作。 李沁梅早年开了个小卖部,之后扩大规模,招了几个人,也算是小区里比较方便的小超市,而她这个当老板的,并不用天天去,只在幕后查查账,很是清闲。 整个家族,唯有她最清闲。 丈夫的工作是早九晚五工作,甚至连周末都不休息,两个姑姐也是如此,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不能请假,所以重担就落到李沁梅身上。 谁知她压根就不揽这个活儿,自从婆婆卧病后,她天天去自己店里坐镇,摆出一副忙碌的样子,愣是对婆婆不闻不问,坚持到今日。 当然,她这种行为引起了亲友的不满。 首先是丈夫——“咱妈生病你也不照顾,指望我?我哪有这么多时间?” 小姑子——“嫂子你这样可不行,店里的事放一放,咱妈那边不能没人。” 大姑姐——“弟妹,你挪一挪时间,咱家可就靠你了。” 李沁梅则无动于衷——“我不去,谁爱去谁去。” 二两个选择,护工或者养老院:她决心置之不理 矛盾爆发那一日,是丈夫照顾自己母亲的时候,收到了公司的调岗通知。 他因最近请假过多,被公司调出了一个重要的项目组,这意味着不仅收入减少,再继续下去工作也保不住了。 他回家后,冲着李沁梅一顿嚷嚷:“以前你那个店,一个月去一次就行,如今自从咱妈生病了,你天天去,你究竟是真忙,还是故意躲着。” 李沁梅也不想装了,直接说:“我不是忙,我就是不想去。” 丈夫没想到她这样直接,问:“为什么?” “为什么?呵呵!我这个婆婆对我什么样,你不清楚?” 说着,李沁梅的话止不住了,“自从我嫁过来,她给我做过一顿饭吗?没有。给我买过一件衣裳吗?没有。我当年生病做手术,她连面条都不给我下,逼着我给她做饭,我说什么了?更别说我怀孕生孩子,都是我娘家一手打理,连孩子生病,她都没来过,我凭啥伺候她啊。” 这些年,李沁梅与婆婆之间就是如此,婆婆不帮她,她不哭不闹,自己想办法,如今她不伺候婆婆,希望婆婆也能欣然接受。 丈夫听完这些,叹了一口气:“这都是过去的事儿了,日子还得继续过。” 李沁梅说:“我是真不愿意孝顺她!这样吧,我出钱,要么找护工,要么去养老院。养老院就在社区里,我有熟人,费用不高,你们姐弟三人自己琢磨吧。” “只有这俩选择吗?” “只有这两个选择,请护工或者送养老院。” 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算是自食苦果 对于这两个提议,大姑姐是第一个不同意的。 她指着李沁梅说:“凭什么将我妈送养老院?” 李沁梅反呛:“凭养老院开着门,专门收容没人照顾的老年人。” “你明明不忙,为什么不去照顾?” 李沁梅笑了,只觉得这一家人的脑回路不对,她说:“我是儿媳,你们做子女的不照顾,让我这个儿媳照顾,为啥还这样理直气壮呢。” 当然,大姑姐也知道其中的道理,进而就不说话了。 而丈夫对此也不再发表什么意见,他的工作不能丢,只得同意妻子的提议。 最后,一家人暂且决定,先请两个月护工试一试,不行再直接送到养老院,都尝试一下。 李沁梅达到目的,松了一口气:“不怪我斤斤计较,这只是一报还一报。将心比心,没人能过得去我这些年的坎儿。” 其实作为局外人来看,照顾婆婆这件事,也本就不该李沁梅一力承担。且不说婆婆对她如何,“养老”这事儿,本就应该是自己子女的责任。 只能说老太太没有养出孝顺的子女,儿子不给力,两个姑娘也推卸责任。 当然,更有问题的是她自己,若是她过去是个好婆婆,如今也不会有这样一出事儿了。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做婆婆的,哪怕是为了自己的晚年着想,也要好好善待儿媳。 今日话题:你觉得李沁梅做得对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外烟代购 http://www.dbqyyz.com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