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不主张提前学习,不鼓励抢跑,是蓝橡树一贯基调。时时我们提出这个观点,总有不少家长会说:不抢跑不行啊,别的孩子都在跑。我们抢跑都不一定跑得赢。 事实上,德国和美国也曾有抢跑的疯狂年代,为此研究生还做了一些实验,结论是:抢跑,确实可以赢得短期利益,但是长期来看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 蓝橡树专栏作者:马喆超 ,2018年出版育儿书籍《小马君聊育儿》。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 本科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儿童发展与金融双学士。 曾任职美国教育巨头Bright Horizons,担任副园长。 现任职Kids 'R' Kids 中国总部,担任教研总监。 ........................................ “鸡娃”:指的是北上广深家长们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意为 “给孩子打鸡血”,不停的让孩子去学习,去拼搏。这些孩子往往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各种培训打鸡血。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特别火的一张图片——
这个段子得到了很多共鸣,但我感到伤心,并且有深深的无力感。我真的看到了太多原本有很好教育理念、淡定的父母,变得越来越不淡定。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Fabrizio Zilibotti在2019年出版的《爱、金钱和孩子》的书中,试图用经济学分析父母育儿方式的改变: 他认为,社会发展中的贫富差距和投资回报率影响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当某个地区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很高,贫富差距又比较大,那么父母就更愿意把身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去,也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鸡娃”行为。
我很认同这种解释,父母行为虽然从经济学方面解释是合理的,但是如果从心理学和儿童发展来分析,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 今天我想好好说说这个代价。 抢跑的代价,德国美国都帮做过了实验 这张图片相信能够得到很多人得到了共鸣。
gif摘自常青藤爸爸公众号 很多爸妈一开始自己非常淡定,好好养育着孩子,可是身边同事开始给孩子报班了,就好像图片里本来坐着的观众,因为前排的人站了起来,也都坐不住了纷纷站了起来,并且晚站起来的还会特别懊悔,假如当初早一些给孩子报班,也许孩子就能上更好的小学。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其实第一排站起来本身就是不对的?也许有很多人会说,这个时候对和不对有什么重要呢,你如果傻傻的坐着,在后排就是看不到戏呀! 但是我想反问,今天第一排的只是站起来,没有人告诉他规则;明天他站到椅子上呢,大家依然默认,没有人告诉他规则;那会不会有一天,舞台被不守规则的观众彻底淹没呢?所有有人都再也看不到哪些精彩的表演了呢? 如果没有人关注什么是对的,那么总有一天剧院的观众都会遗忘其实看戏本来是应该坐着的。那些默默坚守规则的人不再相信有改变的可能,迫不得已离开剧场,剩下的只有自我痴迷者的狂欢。 今天我想做那个很傻很天真的呐喊者,告诉大家一些真实的学术研究数据,鸡血家长们依然可以坚持你认为对的方式,但是我只想陈述事实,“鸡娃”确实可以赢得短期利益,但是长期来看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 最近读到了2015年Peter Gray博士在《心理学今日》上发表的文章,题目为“早期的学科式训练会对孩子造成长期的危害” 感慨颇深。我突然领悟到,其实发达国家早就经历过今天中国的阶段,并且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且已经发现这个方向是极其错误的。 因此我想把结果告诉大家,不用等到我们的孩子到了20多岁之后才发现我们今天的做法是错误的,那个时候对于孩子的危害已经不可逆了。 现在改变,我们还来得及。 提前教育的优势只能保持到4年级 但伤害却会伴随孩子一辈子 大约50年前,德国的政府支持了一场大规模比较试验,原因也是因为当时社会也有激烈的讨论,是应该以游戏为中心,还是应该以学科学习为目的。 当时德国研究者比较了50个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与50个以教授知识为中心的幼儿园。 结果发现,孩子提前学习的优势最多只能保持到孩子4年级,从4年级开始,提前学习的孩子成绩出现直线下滑,特别是在阅读和数学方面有明显的劣势,并且在社交和情感方面不如同龄的孩子。 这个大规模实验也让德国政府紧急叫停了学前教育改革计划,要求所有的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中心,不得提前教授知识。 在美国,也有类似的实验。Marcon Rebecca研究了贫困地区的非洲裔美国家庭的343个孩子。这个群体的父母更加倾向于送孩子去以教授知识为中心的幼儿园。结果同样发现,这些孩子在前四年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到了四年级就出现了严重的成绩滑坡,从而导致他们社会以及情感方面的发展都比同龄人差。 在1967年David Weikart想要知道这些提前教育行为是否会对孩子有更长期的影响,于是他跟踪了美国密歇根州伊普西兰蒂地区68个高度贫困的孩子。 这些孩子被分配在三种不同了类型的幼儿园。
研究发现,短期的影响与之前两个研究是一致的。C组的孩子在4年级之前,与AB组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就消失了。当时的研究者对实验对象长期的追踪,分别在15岁和23岁的孩子情况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在15岁和23岁已经无法区分这三组孩子之间学业的成就,但是在社交和情感能力上,C组与A、B两组孩子有显著的差异。 除此之外:
可见,提前教育的优势只能保持到孩子4年级左右,但造成的伤害却会影响深远…… 抖币代充 虎牙充值 海外微信充值最便宜![]()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