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乡村治理改革 激活基层活力

2021-11-19|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11月17日,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源潭村又迎来区外学习交流团,前来参观三水抗日革命教育基地纪念馆,并实地探......
白癜风的症状

  11月17日,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源潭村又迎来区外学习交流团,前来参观三水抗日革命教育基地纪念馆,并实地探访该村乡村治理改革成效。络绎不绝的交流团前来源潭村“打卡”学习,源于该村敢为人先,以“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结合”,推动乡村治理向“善治”转变,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群众意愿、农村发展的新路子,成为探索乡村治理的“明星村”。

  日前,农业农村部官网公布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其中,源潭村榜上有名,成为入选国字号名单的全国样板成员之一,是三水区唯一获此殊荣的行政村。这也是三水区继“办事有清单干事有底气”案例成为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后在党建领域再次获得国字号荣誉。

  “源潭村是三水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动基层善治的重要实践。”三水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长期过程。源潭村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注重改革创新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是“源潭模式”取得良好成效的密钥,也是值得三水其他乡村广泛借鉴的有效经验。

  撰文:李周秦王伯乐谭兴华

  乡村治理求解

  权责、组织体系高效赋能

  走近乐平镇源潭村小山村,首先引入眼帘的是规划有序的村前停车场,继续往前走,平坦宽阔的沥青路、生机勃勃的公园……这个只有近百名村民的自然村,此前曾因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仅剩10名村民在村中居住。如今随着村里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村民从中心城区搬回村中,建起了崭新的楼房。“村里简直变了样,这么好的环境,以前想都不敢想。”小山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刘永能说。

  小山村从脏乱差变为洁净美,是源潭村推进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治理众多关键点的其中一个。”源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禤广二说,乡村治理涉及乡村发展的所有方面,要实现乡村治理体系改革,就必须解决乡村治理中谁来治理的难题,找准核心。

  紧扣谁来治理的难题,源潭村突出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治理核心,明确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推动带头人和班子队伍整体提升来优化村党组织领导力,打造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核心。一方面,源潭村通过优化调整班子结构,加强后备干部储备,着力打造战斗力强的基层班子队伍;另一方面,源潭村抓实乡贤骨干,挖掘一批知乡情、感乡恩的骨干队伍,助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化解矛盾纠纷。

  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源潭村系统构建权责、组织、隐患预防、隐患排查识别、矛盾化解五大体系,打造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源潭样本”。并将村组两级实施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写入村自治章程,重大项目、集体资产交易、组织换届等均列入清单管理。自该项工作实施以来,党组织审议把关重大项目30项,落实征地款、股份分红57项,分配资金约4.94亿元,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8项。

  2019年,源潭村在推进大同湖征地中,由各村党支部牵头与村民代表共同商议征地事项,按照重要事权清单流程,用时仅两个半月,顺利通过涉及7条自然村、约1400户、3500亩土地的表决事项。

  从“民生微实事”项目的精准实施,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迅速铺开,再到分红、征地等村里大小事情的顺畅决策……禤广二发现,自从村里实施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后,村组管理决策更规范化了,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巩固。

  禤广二说,为了强化党建引领,在上级党委的支持和指导下,源潭村党委在完善优化“硬件”的同时,注重在“软件”上下功夫,让“一核引领”深入基层“毛细血管”。源潭村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申请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投入约1000万元,在三水人民抗日纪念碑广场旁启动建设三水抗日革命教育基地纪念馆暨源潭村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体,并于今年6月相继建成投用,二者与三水人民抗日纪念碑结合,拓展为红色内涵丰富、富有本土特色的“红色街区”。

  治理模式求变

  “三治结合”有了基层温度

  小山村打造精品标杆村,推进乡村治理形成的经验,也在源潭村其他自然村推广。此外,源潭村还以“三治结合”撬动乡村治理,依托“新时代枫桥经验”、社会网格化管理、红点子、百姓评价团、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举措,找准了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发力点,打通了党员群众参与基层的渠道,促进了党员群众担当愿作为,汇聚了乡村发展各方力量,夯实了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

  “只有制定出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的机制,才能在基层‘落地生根’。”乐平镇党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乐平坚持党建“一年一工程(计划)”,先后实施了“4+1”基层治理工程,“脉动大党建,动力大超越”党建“双动”工程、党建“红色立交桥”工程、党建“省察行动计划”和“铸魂一号”工程,从机制、阵地、资源、人员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除了做好上级加强基层党建的各项“规定动作”,乐平镇还通过首创农村道德诚信体系,在农村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在工业园区创新“点—线—面”党建模式,探索“千企挂百村”,打造“红色车间”等系列“自选动作”,多措并举强化党建引领基层善治,优化治理模式使得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而这些创新模式,也在源潭村全面开花。源潭村在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决策制度的基础上,引导村民全面参与乡村治理,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工作纳入村规民约,有效调动了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自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源潭村累计拆除面积14119平方米,清理垃圾912.2吨,17条村全部完成整治评为“干净整洁村”。

  在法治方面,源潭村积极发挥法治在乡村治理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试点打造小山村、刘边村新时代枫桥经验村,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同时,通过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聘请驻村律师为村民传授法律知识,解答法律咨询,引导村民依法表达诉求,力争把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据统计,2019年至今,源潭村调处矛盾纠纷124件,成功率达到100%。

  而得益于源潭村推行的农村道德诚信体系,村民陈耀强获得了道德诚信A级认定,去年6月成功从银行贷到一笔20万元免抵押的“道德诚信贷款”,填补上养鱼导致的流动资金缺口。“‘有德者’可获得更大的信贷政策支持,‘失德者’将被记录在案,无法享受贷款优惠。”他说,在农村道德诚信体系引导下,村民们越来越注重守诚信、讲信誉,村里的风气也越来越好。

  “‘四会联动’也是源潭村全面释放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能量的重要载体。”源潭村党委副书记陈景彬说,“四会联动”机制有效推动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家乡建设委员会、乡贤慈善会互补联动,破解乡村治理困局,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村民自治求实

  多网融合激起“一池春水”

  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激发基层活力,源潭村下了很大功夫,改革成效更为明显的是,源潭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收入的大幅提高,着实感受到惠从党来。

  源潭村处于佛高区大同湖科技产业园核心区,随着大同湖湖畔经济的崛起,源潭村也迎来了发展的爆发期。近年来,源潭村引入规上企业项目33个,投资额达111.545亿元,可为周边村民带来超2万个就业岗位。此外,现代花卉农业园基地项目、休闲民宿文旅项目等带动源潭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焕发一片生机。源潭村主动探索全要素联动改革,夯实乡村治理根基,释放乡村发展活力,不断实现“乡村美、生活美、产业美”。

  值得一提的是,源潭村还构建一核多元、多网融合的矛盾化解体系,打造基层治理“全科网格”,整合下沉到村的资源、人员,优化网格划分,全面完善网格事项分类清单,加快党建、综治、应急、城管、消防等基层治理网格融合。并通过完善立体化诉源治理网络、构建外来人员党建服务平台等实现党建服务全覆盖。“在多网多元融合的‘全科网格’下,村民的矛盾经基层组织的调解,相对容易化解,也填补了农村社会的‘管理真空’,减少了农村矛盾纠纷。”陈景彬说。

  乡村治理不能仅限于治安秩序的维护,更要注重民生保障和服务。源潭村还坚持拓展基层服务形式,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在行动上、成效上。源潭圩综合改造提升工程、源潭市场改造工程、打通断头路、扩建幼儿园……截至目前,源潭村已投入6512万元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市政工程建设、文化载体提升等三大类民生事业,完成15项民生微实事,涉及17个自然村,惠及村民10052人,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乡村面貌变了,经济水平提高了,日子红火了,村民纷纷给源潭村党委竖起了大拇指。“基层工作虽然辛苦,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源潭村党委书记助理陈佩珊自2012年任大学生村官开始,和村干部搭档踏遍了源潭村17个村民小组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和村民打成一片,也见证了源潭村快速发展,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态势发展。

  乐平镇党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源潭村的创新点在于从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创新、农村公共服务的全链条探索出了乡村治理的新路子,形成了一个传感器、资源池、人才库和创新园。综合改革路径的创新,大大激发了农村的内生活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农村发展水平掀开了新的篇章。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常春藤新闻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常春藤新闻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