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梅州:深化省际合作 共谋苏区振兴

2021-12-02|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梅州在推动苏区振兴方面又有新动作!刚刚结束的中共梅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探索建设粤闽赣苏区省......
搜搜电影网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sosody.cc

  梅州在推动苏区振兴方面又有新动作!

  刚刚结束的中共梅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探索建设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深化苏区振兴省际合作”“开拓江西、福建大市场,促进粤闽赣边界交通互联、产业共建和生态共保”……

  笔墨虽不多,但字字精华。

  梅州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与相邻的赣州、龙岩同属原中央苏区。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梅州、赣州、龙岩乘着政策东风,迈出振兴发展的坚实步伐。

  开启新征程,日前国务院批复的《“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将梅州、龙岩、赣州等列入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范围,明确了革命老区建设任务和支持措施。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梅州、赣州、龙岩三地人文相同,资源相似,产业相似,深化苏区振兴省际合作恰逢其时。

  借力政策东风苏区振兴初见成效

  政策如春风,发展添动力。

  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如一股春风吹拂赣闽粤原中央苏区。

  江西赣州从“山上再造一个赣南”发展脐橙产业到全民招商办工业园,从发展家具产业到“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打造了稀土稀有金属和家具两个千亿产业集群,建成3个国家级经开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综保区。“十三五”期间,赣州地区生产总值跃升至全国百强城市第66位,今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

  福建龙岩敢于翻山向海,逆势突围工业经济,打造了10个百亿级领军企业、10个百亿产业、3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龙岩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去年达到2871亿元。

  梅州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强化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工业强市,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高新技术企业达242家,比2016年末增加155家。上市公司从8家增至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从7家增至20家,数量均居粤东西北第二。梅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设立,实现国家级发展平台零的突破。“十三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3%,预计今年达1280亿元。

  显而易见,与赣闽原中央苏区相比,梅州的发展步伐较为缓慢。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近年来,赣州、龙岩立足山区资源禀赋,坚持环境先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敢于打破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善用高水平开放促进创新、倒逼改革,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梅州市发展和改革局主要负责人吴特宏认为,赣州、龙岩之所以能取得跨越式发展,与两地敢于善于争取苏区政策,强化产业支撑,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分不开。

  江西师范大学苏区振兴研究院副院长黎志辉,长期研究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发展,他认为,赣州和龙岩的共同点都是大抓工业,同时注重体制创新。

  “比如赣州集中力量发展产业,打造出两个千亿产业集群,福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实体经济上,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黎志辉说,赣州、龙岩和梅州同属山区,科技创新历来是短板,但近年来赣州市敢于向短板宣战,利用42个中央部委直接对口援助18个县(市、区)机遇,引进中国科学院设立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带动知识产权保护和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让产业转型升级有了科技保障。

  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赣州,除了送来科技创新外,还为赣州带来了诸多重大项目和发展新理念、新思想。

  在发展上敢于突破创新,而在积极对接落实苏区政策上,赣州和龙岩也敢于争取、善于争取。

  赣州坚持内外兼修,双管齐下,对外坚持“北上南下”,即“北上对接政策”“南下对接市场”。对内设立市县两级振兴办,出台争政策争资金争项目的专门考核办法,形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的氛围。

  龙岩则全力争取国家支持,对内定期召开苏区政策对接争取专题会,扎实做好项目规划储备,有效承接政策落地。

  赣州、龙岩两市在争取苏区政策和推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梅州学习。加强与兄弟省份接壤地区的交流合作,能进一步促进梅州见贤思齐,创出新天地,打开发展新境界。

  抱团发展是三地迫切需求和共同目标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瑞金至梅州铁路(下称“瑞梅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新建瑞梅铁路。

  该项目起点位于江西省赣州瑞金市,沿途经会昌县、安远县至寻乌县,之后跨赣粤省界进入广东省境内,途经梅州市平远县、梅县区、梅江区,引入既有漳龙铁路梅州站,正线全长239.2公里、投资155.8亿元,其中梅州段长75.1公里、投资52.4亿元。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动工建设,建设工期4.5年,建成后梅州到瑞金最快仅需2小时。

  消息传出,在梅州和赣州两地引起热议,认为这是一条改善赣南、梅州等原中央苏区人民出行条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交通线路。

  区域合作发展,需交通先行。瑞梅铁路获批复,龙岩武平至梅州高铁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将为梅州和赣州、龙岩之间的交流合作打通快捷通道。

  中共梅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探索建设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深化苏区振兴省际合作,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我认为在2012年若干意见出台时,三省边界苏区的合作就应该启动了。”黎志辉说,若干意见提出希望江西、福建、广东能联动起来发展,共同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建设,“国家的政策导向,也是支持赣闽粤苏区合作发展。”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跨省区域合作,促进跨省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梅州提出探索建设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恰逢其时。”吴特宏认为,进一步加强粤闽赣省际交界地区的合作,符合中央精神和省的部署,顺应梅州等老区苏区的意愿和诉求,对于提升梅州的战略位势,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意义。

  尤为重要的是,粤闽赣省际交界地区背靠内陆,抱团发展,融湾入海,拓展空间,加快苏区振兴步伐是三地迫切需求和共同目标。

  交界区域是粤闽赣三省的经济转承地带、交通枢纽和物资聚集地,是阜汕通道与杭广通道的交会点,是粤港澳大湾区拓展经济腹地的桥头堡,是汕潮揭地区通往内陆的主要节点、海西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交流的重要通道,目前已建成梅汕客专、梅坎铁路、济广高速、天汕高速等交通干线。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近年来,交界地区加快了交汇融合,经济、人文、商贸等方面互动活跃,政府、民间交流合作逐渐增多,跨界就业、跨界投资明显增多,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互动较多。

  “规划建设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既有利于弘扬传承红色文化,为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探索新路径,也有利于创新省际交界地区合作机制,为三省交界地区协同发展探索新模式。更有利于粤闽赣携手构筑区域经济合作新平台,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拓展经济腹地、赣南闽西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桥头堡。”吴特宏认为,深化苏区振兴省际合作是一举多得的事。

  拉长产业链条打造跨区域产业集群

  粤闽赣省际交界苏区早期是通过文旅产业联合形成共同体。

  2009年,闽粤赣三省七市(福建省龙岩、三明、漳州、南平,广东省梅州,江西省赣州、抚州)联合成立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决定每年召开一次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会议。

  红色旅游联盟的合作持续至今。同时,粤闽赣省级交界地区还成立了客家旅游联盟,以共同拉动红色、客家旅游产业的合作,带动交界地区的交流沟通。

  “‘红’‘绿’资源是三地共有财产,最初通过旅游产业达成合作是符合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随着时代进步,区域合作不应只停留在旅游联盟上,还应更多地关注工业产业的合作。”黎志辉认为,拥有相似的资源禀赋,粤闽赣省际交界地区可以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来打造跨区域产业集群。

  黎志辉表示,各地应在梳理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合作找到有互补需求的产业,重点去推动这些产业的合作发展,建设跨区域产业联盟。“比如赣州的优势产业稀有稀土和家具产业,龙岩的优势产业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等产业,梅州的铜箔新材料、电子信息、建材等产业,可以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打通大湾区和海西经济区市场,让优势产业有更大发展空间。”黎志辉说。

  除了加强工业产业合作外,黎志辉建议各地还应继续加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合作。

  “目前来看,各地虽都有红色和客家文化资源,但都是各讲各的故事,缺少联动合作。如果能把文化链打通,同时促进各地的旅游合作和发展。”黎志辉说,各地在合作的基础上,要找到各自的文化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

  目前,围绕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建设,梅州已有行动。

  据了解,梅州市发改局正积极推进前期研究工作,围绕建设粤闽赣联通拓展的桥头堡,聚焦载体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红色文化、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以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为主攻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园区为载体、以创新为动力,全面谋划推进省际边界地区高质量发展。

  与龙岩市武平县交界的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正谋划推进省际边界地区合作。

  “我们将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利用区位条件和政策叠加红利,深化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武平县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广福镇党委书记陈国政说,党代会提出深化苏区振兴省际合作,对于广福而言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广福将加快探索省际交界地区生态、交通、产业、园区等多领域合作机制。

  区域之间的合作还需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对此黎志辉建议,粤闽赣省际交界地区还应进一步加强打通交通链,构建起一体化的交通网络。“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之所以能发展得这么快,与快捷的交通分不开。”黎志辉说。

  此外,黎志辉建议要积极推动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写入三省的文件中,“要成立边界苏区的合作机制,建立类似管委会的机构,共同推动改革试验区的建设。”

  对此,梅州市也已有准备。接下来,梅州将积极推进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全力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力争试验区早日落地、取得实效。

(文章来源:南方Plus)

文章来源:南方Plus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常春藤新闻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常春藤新闻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