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张虎成:感谢日本!用惨烈的失败指引中国避开美国的毒箭

2022-01-12|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虎哥带领大家纠正一个在中国流传许久的谬论。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论述:美国通过广场协议让日元升值,导致......
怀孕亲子鉴定

虎哥带领大家纠正一个在中国流传许久的谬论。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论述:美国通过广场协议让日元升值,导致日本陷入泡沫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陷入失去的10年、失去的20年、失去的30年,似乎因为一个广场协议日本永远无法翻身。

至于日本为什么同意升值?升值为什么导致经济泡沫?泡沫破灭是否代表日本没有翻身机会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回答。虎哥这期带着大家抽丝剥茧,还原当年美国对日本发起金融战的真相。也希望我们从中能吸取教训,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

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对日本正式发起金融战和科技战

第一步:逼迫日本实现金融自由化。

故事从1983年9月开始讲起,美国的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被日本小松打得落花流水。卡特彼勒总裁李·摩根思来想去找不到破解之道,于是他找到斯坦福大学教授所罗门、华盛顿著名律师戴维·马金松。他们三个人商量后的结果是:日本汇率被人为压低了,所以美国企业竞争不过他们。

(卡特彼勒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和矿山设备生产厂家,燃气发动机和工业用燃气轮机生产厂家之一。小松: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及矿山机械制造企业之一。)

他们写了一个报告“美元与日元的不匹配:问题的所在和解决方案”,简称为摩根报告。报告的核心思想是迫使日本实现金融自由化,只有这样才能排除日本政府的人为干涉。美国后期对日货币谈判就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

因为日本和美国的顺差持续上升,商品竞争力持续增强,美国商界已经形成对日本的不满,各种贸易战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所以美国政治家也非常乐意把祸水引到日本身上,就像今天把各种祸水往中国身上推一样。

1983年10月,美国财政部长提出和日本建立一个协商机制,谈判货币问题。美国的主旨是:美国国会的保护主义浪潮非常激烈,政府也控制不了,也不想把日本产品赶出美国市场,如果日本不想被美国国会制裁,那么就有必要开放金融市场。

1983年11月,美国总统里根访问日本,在美国的主导下双方正式成立“美元日元委员会”。

里根的小算盘打得十分精明,通过对日本施压可以起到一箭三雕的效果:一是讨好美国商界,无论是金融资本还是产业资本都会直接受益于日元升值;二是缓和国会贸易保护主义的苗头;三是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对日强硬可以为明年的大选带来一定的政绩。

日本被美国说服之后,开始编制“金融自由化工程管理表”。具体谈判中,日本代表明确说:“目前的贸易赤字只不过是发展阶段的问题,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到初步成熟都有这个阶段,所以我们要按照发展阶段渐进式推进金融开放”。

毫无疑问日本说的是事实,但是美国不买账,强硬要求日本加速开放,否则政府就要屈服于美国国会的意志,单方面采取行动制裁日本。

1983年3月,“美元日元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后,美国财政部长直接对记者宣读了一份声明,要求日本必须采取四个方面的行动:一是允许海外自由交易日元;二是确保国际资金自由进出日本市场;三是日本资本市场的自由化;四是消除对外资的歧视。并明确说要日本政府在5月份答复。

虎哥认为,美国财政部长之所以公开声明有两种可能:一是把谈判结果公开,通过媒体向日本反对派施加压力;二是美国根本没有想通过谈判来取得这些目标,而是单方面强压给日本的任务。无论是哪种结果,日本都很被动。

1983年4月,在美元日元委员会会议上,日本准备了“日元国际化展望与方针”,“金融与资本市场开放的展望与方针”。

5月,双方共同发布《美元日元委员会最终报告书》,日本答应了美国提出的所有要求,日本被迫实现了金融自由化!这是美日金融战核心的核心的核心。

第二步: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不设上限。

毫无疑问,金融自由化无法带来日元升值。因为美元强势的原因在于美元是国际货币,全球对美元的需求很强劲,日元自由化也只会增强对美元的需求。

1985年1月,美国开始对日金融战的第二步。新任财政部长贝克上台,他说,过去为了实现日元升值,美国的重点是让日元国际化,现在发现是“敲错了门”。接下来我们要直接让日元升值。

美国继续挥舞国会的“保护主义大棒”威胁日本,这在当时也的确是事实。在1986年,美国联邦议会上提出限制日本进口的法案高达300项,包括威胁对日本征收25%的惩罚性关税等等。

日本对美巨额顺差。美国财政部长贝克的战术是通过国际协议向日本施压。1985年8月,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马尔福特前往欧洲,分别用一天时间就说服了德国和英国支持美国的提案。

1985年9月22日,美日英法德五国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广场饭店举行闭门会议,会议结果是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控制地贬值。提出了各国用来干预市场的金额(美国是32亿美元、日本是39亿美元、德法英各20亿美元)。日本害怕因为贸易战而失去美国市场,所以愿意配合美国,促进日元升值。

结果日元像疯了一样,一路升个不停,截止到1986年4月,日元相对于美元升值了35%,远超过美国预期的12%。

1986年7月,刚上任的日本财政部长宫泽喜一怒斥参加广场协议谈判的日本代表,说“在广场协议中未能明确的确定日元升值到什么程度,这不是一个巨大的失败吗?”宫泽喜一想重新召开G5会议终止日元的升值,可是美国人根本不搭理他。

1986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再创新高,美国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步棋。

第三步:吹起资产泡沫。

日元升值后对美贸易顺差不减反增,美国提出,既然金融自由化和升值都不见效,日本应该降低利率,扩大内需。美国的财政部长贝克开始忽悠,采取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经济大国日本理应承担的国际责任。

此时,美国对日本的干预已经从国际金融转回国内微观的政策,日本照单全收。1986年,提出“综合经济对策”,追加1.27万亿日元用于公共建设;1987年,“紧急经济对策”又拿出7.35万亿日元扩大内需;1万亿日元用来减税等等。

美国依旧认为这个力度太小,美国财政部长贝克说:“今后十年日本对公共事业的投资应该是国民生产总值(GNP)的10%”。日本当时的财政部长桥本龙太郎明确给美国打电话拒绝了这个十分无理的要求,美国政府则直接威胁日本首相,要征收惩罚性关税。

日本成为最大债权国。日本政府被迫再次屈服,表示未来10年动用430万亿日元进行公共事业建设,进行“全国综合开发”。要知道1987年日本的GDP不过343万亿日元。

想想2008年中国的4万亿,占GDP比重不过12%时,就引起了如此大的通货膨胀,而且4万亿的效果到2010年底就结束了。日本这样的情况要持续10年,后果可想而知。

在美国压力下,1986年1月,日本开始降低利率刺激内需。截止到1987年2月,央行贴现利率已经低到2.5%,全球最低,美国当时的利率是6%。政府的超级投资加上日本的全球最低利率以及日元升值的预期,终于,日本经济泡沫正式成型。

其实美国的这一举动相当于给日本人注射一个毒品,让他们染上毒瘾。日元升值、巨额政府投资、全球最低利率,这些政策让所有人都很开心,轻松且快乐。

民众、企业、政府、学者都沉浸于这个梦幻般的财富泡沫。企业和个人享受一掷千金式消费的快感,炫耀自己的投资财技。

1988年,丰田公司40%的利润来自于金融交易,所有公司都在金融市场中投机,所有公民都在房地产市场中投机;学界的学者们也执着于发掘日本独特的特殊性;政府满足于高增长。

大家见过很多描述80年代日本人疯狂地在全世界买买买的举动,包括买下了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还有全美国10%的不动产等等,这些细节不再赘述。

此时,美国政府在金融战方面的工作基本完成,如何做空日本的楼市与股市,这是华尔街大佬们的工作,交给资本家完成就行了。

1987年,日元升值到1美元兑150日元,这让日本政府极度恐慌,他们恳请美国配合把汇率控制在180日元之内。美国回复说:“汇率的水准应由市场来决定”。

日本经济泡沫已经完全成型!至于美国资本从日本泡沫中赚了多少钱其实并不重要,也很难统计,但是这场关乎日本国运之战,到此并未结束。

图:日经指数

图:日本六大城市平均地价

第四步:釜底抽薪,锁定胜局!

金融市场上美国完胜。但是,虎哥想告诉大家,金融不能把日本真正的摧毁,美国知道自己胜利是因为日本没有真正的主权,关键时刻施压管用。

日本的“东京地检特搜部”,相当于中国的检察院,这几乎就是一个美国的派出机构,新时代的锦衣卫。哪个日本政治家不听话就会被调查,听话就没事。再加上有驻日美军在,日本什么脾气也不敢有。

借势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美国真正锁定胜局依托于摧毁了日本的半导体产业,让日本无法分享信息时代的红利,从而实现美国独享超额收益。

今天的苹果、微软、谷歌、脸书、高通、英特尔、英伟达,这些都是信息时代的绝对龙头,全是美国企业。本来这里应该有日本的半壁江山。虎哥在281期讲过,简单地重复一下:

1974年,日本政府成立了一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集成电路就是我们说的芯片,日本把东芝、三菱、富士通、日立等企业都拉到这个计划进行联合研发,政府大力补贴,效果显著。

美国企业被打得措手不及,1981年,美国AMD亏损1100万美元;1982年,英特尔裁员2000人;1985年,英特尔亏损1.73亿美元,直接退出存储芯片业务市场。1985年日本拿下全球46%的内存芯片市场,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1985年6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针对日本电子产品的倾销提起诉讼,并征收100%的关税,同时强制解散日本的半导体产业联盟。

1986年,美国政府成立美国半导体协会,由14家美国芯片厂组成“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政府每年补贴10亿美元进行基础研发,同时命令芯片厂拿出1%的销售额放到产业联盟基金,共同进行技术研发。

换句话说,美国把日本的那套照搬到自己国内,但不允许日本企业加入。1992年,美国超过日本,重新夺回半导体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同时美国扶持韩国、台湾做半导体制造,持续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日本沦为原材料供应商。

信息产业是一个富可敌国的巨大市场,可惜日本被排挤出去。日本和美国的差距由此逐步拉大,尤其是2000年之后,信息产业在全球爆发式发展,美国开始大幅度领先日本。

图:美国、日本人均GDP走势

二、前车之鉴,汲取经验

今天的中国刚达到日本80年代初期的发展水平,从人均GDP上看也是如此。中国人均GDP刚达到1万美元,相当于日本1983年的水平。

所以说历史有惊人的相似性,我们可以从日本的经济中吸取教训,虎哥又认为有三点非常值得关注。

图:中国、日本人均GDP走势

第一,金融主权绝对不能丢。

相比日本,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主权独立!美国用贸易战威胁中国时,我们不接受讹诈,直接开打。美国也不敢对我们的政府官员说三道四,至少不能像日本那样被东京地检特搜部调查。

其实,1986年日元大幅升值之后,如果日本政府提高利率、暂停大规模基建完全可以顺利度过。再者还可以实行金融管制,都是可以遏制金融泡沫的好办法。

但是有美国在,日本无力反抗。今天的中国可以从容地按需要开放金融市场,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国家主权、有军事实力,这是我们的改革底气。

第二,高端制造业不能丢。

没有高端制造业就无法在世界舞台上立足。日本保留了半导体以外的高端制造,所以依然是发达国家的重要一员。从数据上来说,日本陷入困境也就是10年,2001年,小泉内阁上台后经济逐步复苏,对外投资也开始持续上升。

虽然日本失去了半导体行业的机会,但是在新材料、机器人、精密机床等方面依旧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凭借一流的制造业,日本加速把生产过程从日本转移到消费地。

日本把这个过程称为从贸易立国到投资立国。2019年,日本对外投资226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2019年,日本净海外资产达3.4万亿美元,也是世界第一。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是真正实现了经济的双循环。

近两年美国遏制中国的崛起,其核心是在遏制中国制造2025,禁止中国发展高科技产业。如果我们放弃高端制造,不管对美国顺差多大,虎哥敢保证美国能天天给我们唱赞歌、天天发奖状,就像给戈尔巴乔夫颁发诺贝尔和平奖一样。

第三,不必担心金融泡沫以本币为基础迸发。

日本的金融泡沫本质上是财富在不同居民和企业内的财富再分配。最后的买主承受了高昂的地价、股价,可是卖方也主要是日本的企业和个人。

如果这些债务是以美元为单位来计价的,那日本就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拉美陷阱。日本的企业、土地就会易主,因为本质上只有美国拥有无限量的美元。

不幸中的万幸是,日本的金融泡沫是以日元为基础起势的,并没有发生资产大转移,仍然是发达国家的一员。

图: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人均GDP走势

从人均GDP看,日本只是落后于美国一点,仍然和英国、法国、德国处于同一水平,在虎哥看来,这就是日本强劲的高端制造业。

本期日本经济的回顾,帮助我们更好了解日本和美国之间,曾经发生的风起云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立足当下,做好自己的事情。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常春藤新闻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常春藤新闻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