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主要结论: 2022年2月以来,俄乌冲突不断升级,美国联合多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地缘政治冲突全面升级,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于能源安全问题的担忧,能源价格不断创造新高。世界各国重新审视过度依赖化石燃料的潜在风险,特别是欧盟国家追求能源独立的愿望更加迫切,这也将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经过此次能源危机,提升能源独立性和新能源发展或将再次提速,以降低对化石燃料的进口依赖。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多国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电力来源,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预计全球光伏市场将维持高速持续增长。未来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推动下,预计2035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超过220GW.欧洲是全球最先推广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经济体,欧洲国家约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电力来自风能和太阳能。预计2022年欧洲光伏组件的进口量将会继续呈现量价齐升的格局,后期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机遇增加。 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能源新变局也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首先应稳步推进新能源体系的建设。以稳健增长、提升能源自主性与独立性为主要发展目标,全面加强能源战略储备建设。其次要强化新能源装备制造竞争优势。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装备零件制造国,全球市场实现新能源装机目标给中国带来发展机遇。我国应不断提高新能源装备制造的技术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提升出口产品的环境标准,塑造长期竞争优势。最后,我们应推进多元化能源进口格局的形成。本次欧洲能源危机也启示我国应坚持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避免依赖单一能源来源,推动建立全球能源多元化合作格局。 2022年2月以来,俄乌冲突不断升级,美国联合多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地缘政治冲突全面升级,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于能源安全问题的担忧,能源价格不断创造新高。世界各国重新审视过度依赖化石燃料的潜在风险,特别是欧盟国家追求能源独立的愿望更加迫切,这也将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1、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供求格局的影响 1.1 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具有重要地位 俄罗斯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输出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以及第三大煤炭出口国,2021年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出口量分别约占全球11%、16%和17%,俄罗斯原油约五成、天然气约七成、煤炭约三成出口至欧洲国家。从国别上来说,中国是俄罗斯原油和凝析油的最大进口国,约占到其出口量的三分之一,荷兰和德国合计进口了俄罗斯原油和凝析油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 1.2 欧洲致力于摆脱能源进口依赖 从需求角度来说,欧洲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赖度分别约为95%和83%,其中27%石油、35%天然气、45%煤炭来自俄罗斯。乌克兰是欧洲的重要能源通道,2021年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1550 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中,有约25%通过乌克兰管道输送。冲突爆发后,国际天然气价格不断创造历史新高,电价持续抬升,通胀压力增大。 虽然俄罗斯暂时并未大举禁运能源燃料,但其多次对外发出断供警告,欧洲能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改变能源供应不自给的局面,欧盟委员会于3月8日发布《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提出欧盟于2022年内减少三分之二的俄罗斯天然气进口,力求从天然气开始,尽早于2030年前摆脱对俄罗斯能源进口的依赖,3月11日欧盟27成员国领导人同意了该《能源独立行动》。 1.3 俄乌冲突或将推动世界能源格局的转型 一方面,欧洲推动油气进口多元化和加快能源转型,有助于提升其能源独立性和能源安全性,同时也将提升美国页岩油气在欧洲市场的份额。3月25日欧盟与美国达成天然气协议,欧盟将在2022年向美国额外购买至少150亿立方米的LNG.在市场原则下,或将引发国际能源市场新的供求博弈。其次,俄乌冲突使能源交易方式、结算体系等方面均发生重要变化,能源市场风险敞口和管理难度或将加大。最后,各国对能源独立的追求和对能源安全的重视,将加快全球能源转型进程,推动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新能源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2、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向 经过此次能源危机,提升能源独立性和新能源发展或将再次提速,以降低对化石燃料的进口依赖。 2.1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发布的《2022年可再生能源容量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57GW,同比增长了9.1%,全球可再生能源累计发电量达到3064GW,其中水电装机量份额占比最高,达到1230GW.近年来光伏发点发展迅猛,2021年新增装机达到133GW,占到新增再生能源装机量超过一半,同比增长19%。风电装机容量93GW,同比增长了13%。光伏和风能在新增可再生能源总量中的占比接近90%。 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多国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电力来源,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预计全球光伏市场将维持高速持续增长。未来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推动下,预计2035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超过220GW。 2.2 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是能源增量的主要途径 全球范围内都已就此达成共识,尤其是欧盟更是将可再生能源转型作为解决能源安全的重要方案。欧洲是全球最先推广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经济体,欧洲国家约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电力来自风能和太阳能,目前欧洲光伏、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份额已超煤电。以德国为例,今年德国提出了新的立法草案,拟加速德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来说,就是到2030年风电和光伏占比应达到80%,其中陆上风能容量将翻一番达到110GW,海上风能将增加一倍达到30GW,光伏产能将增加两倍达到200GW.到2035年达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以减少其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 预计2022年欧洲光伏组件的进口量将会继续呈现量价齐升的格局,后期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机遇增加。 3、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能源新变局对我国的启示 3.1 稳步推进新能源体系的建设 以稳健增长、提升能源自主性与独立性为主要发展目标,全面加强能源战略储备建设。加速“源、网、荷、储、用”一体化能源系统的推广,加大光伏和风能资源规模化开发和基地建设,以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的能源格局,加快推动产业向西转移。同时在双碳政策背景下,持续引导部分煤电落后产能退出。除去淘汰部分落后产能之外,进一步对存量煤电进行改造以保障在合理运行年限内平稳退出,提升电力供应安全保障。统筹好能源转型需求和国内能源格局的关系,稳步落实双碳目标的同时,保障系统电力供应能力。 3.2 强化新能源装备制造竞争优势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装备零件制造国,全球市场实现新能源装机目标给中国带来发展机遇。2021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共182GW,超一半向海外出口,其中约四成出口至欧洲,欧洲也是中国光伏最大的出口市场。欧洲预计到2030年将新增4.8亿千瓦的风电装机量和4.2亿千瓦的光伏装机量,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增量。而欧洲本土光伏产业链规模较小且成本偏高,大部分组件依靠中国进口,欧洲能源格局转型的迫切性给中国新能源产业带来发展机遇。我国应不断提高新能源装备制造的技术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提升出口产品的环境标准,塑造长期竞争优势。 3.3 推进多元化能源进口格局的形成 同时欧洲能源危机也启示我国应坚持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避免依赖单一能源来源。应加强统筹谋划,不断巩固和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合作,以达到互利共赢。应继续增加跨境管道天然气容量,进一步深化与中亚、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天然气合作,同时继续巩固同中东国家的油气合作,并加强与阿根廷等拉美油气资源大国的能源合作,以推动建立全球能源多元化合作格局。 (文章来源:国信期货) 文章来源:国信期货威士忌 https://alcoholpleasehk.com/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